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除了是平时的休闲娱乐之外,还有更多的仪式感,不少人的看电影更像是一个礼物,比如情人节要跟爱人去看电影,暑假要带孩子去看电影,春节要跟家人去看电影……电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一种所谓节日的固定节目,就像某宝某东一样,随时随地都能巧立名目,让大家消费。
于是乎,电影档期这个东西就在观众其实也还似懂非懂之间成了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良辰吉日一到,抢档期的戏码就会轮番上演。赶上好档期,观众是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赶上清淡的档期,观众想要看场电影就成了“老大难”问题。而影城更是头疼不已,要么“撑死”,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要么“饿死”,根本“无片可排”。
七夕档、情人节档、国庆档、贺岁档、春节档……中国电影界的档期迷信已然愈演愈烈。档期能够决定一部电影的票房成败吗?一部烂片难道能够因为在好档期上映而获得票房与口碑双赢吗?反之,一部好片会因为在冷门档期上映而遭到冷遇吗?比如最近,虽然离2021年的春节还有将近3个月的时间,但是目前已经确定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却已经有8部,此外还有几部电影待定。而就在当下的11月,不少影城却叫苦连天,清淡如水。
(资料图)
其实,在琳琅满目的档期背后,并不代表着像档期名目一样花哨好看的电影票房。不少电影人纷纷表示,电影档期迷恋,该停一停了。
11月电影淡如水8部电影“厮杀”春节档
其实,11月的电影市场清淡,这已经是几年来的惯例,而今年因为特殊原因,这种情况更加凸显。在11月的前半段时间里,除了13日上映的刘德华的新片《热血合唱团》、《权游》导演尼尔·马歇尔执导的《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之外,其他都是中小成本电影或者没有大的卡司阵容。而在11月20日上映的吴彦祖、王千源新片《除暴》和11月27日上映的张艺谋新片《一秒钟》就已经算是11月的大制作了。
所以,在采访中,不少影城经理认为,虽然11月上映的电影不少,但是很多都是文艺片或者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卖点”的电影,所以在排片上,他们只能延续10月末的几部电影,尤其是《金刚川》。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在采访中说:“其实说11月份长期被国产商业大片忽视并没有什么依据,要知道这个档期不乏曾经创造过票房奇迹的影片、甚至是小片。比如2011年11月8日上映的《失恋33天》票房达3亿元,2016年10月28日上映的《驴得水》票房1.7亿元,2018年11月16日上映的《无名之辈》票房7.9亿元。”
董文欣表示,因为某些诡异的“约定俗成”,迷恋档期的国产片片方也就越来越觉得这个月份成了鸡肋,于是远离11月,主动让位于好莱坞影片。当然,对于某些国产文艺片来讲,这个时候反而是一个很好的空档。所以,这几年10月中下旬、11月份投放的文艺片相对就比较多。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与11月电影市场相反的是春节档电影,虽然还有两三个月才过年,但是我们从五花八门的片单就已经可以想象春节档时,“选择困难症”们的挑选困难了。目前,已经有8部电影确定在大年初一上映,这其中有今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上映的陈思诚导演,刘昊然、王宝强主演的《唐人街探案3》;陈坤、周迅、陈伟霆的《侍神令》;路阳导演,雷佳音、董子健、杨幂的《刺杀小说家》;林超贤导演,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主演的《紧急救援》;饶晓志执导,刘德华、肖央、万茜的《人潮汹涌》;还有贾玲自编自导的《你好,李焕英》等。
这些集中了国内一线导演、大牌明星的电影提前几个月就已经确定将在2021年春节档上映,起码给了春节档一个影片数量和可预期性的保证。
今年特殊原因致使春节档成了“香饽饽”
为什么电影都想挤进好的档期呢?原因当然有这些好的档期大部分人都在休假或者有进影城看电影的需求,但是也不乏有电影片方想要集中销售或者说“蹭热度”的考量。记者了解到,对于一部影片上映档期的选择决定因素很多,首先是这个档期的总容量有多大,其次是影片本身的类型,还有影片的宣发成本等等。比方说一部文艺片,它本身的制作成本和宣发费用就很有限,如果选择春节档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宣发太弱,观众人群太小众,而被挤压掉。
某知名电影发行公司山东区域经理丛丛表示,每一部影片肯定都想选一个好的档期上映,今年受特殊原因的影响,尤其是影院在上半年是停业的状态,不少影片都压在片方手中,如今国庆档已经过去,所以明年春节档必然是大家都想一试身手的时机,这也是影片扎堆儿上映春节档的原因。
丛丛告诉记者,一部影片的上映,它的高票房和高口碑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选择一个好的档期,肯定对影片的票房有很大帮助。但是好的档期也未必会有好的票房,除了档期,还受影片口碑、类型、影城的排片空间以及观影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市场角度来看,有的档期电影挤破头,有的档期电影淡如水,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规律,因为电影市场和其他行业一样,有淡季,有旺季,那么在周末和“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就是电影市场的旺季,在工作日肯定是电影市场的淡季。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有的档期电影“挤破头”,有的档期淡如水。一部影片如果想挤进一个好的档期,首先是付出的宣发成本要更多,同档期影片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排片空间也会受到一定的挤压,但是从观影人次和票房产出来说,一部影片如果有自信并且能够挤进一个好的档期,还是很值得去挤一下的。
山东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则表示,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档期越长、档期和假期重叠期越长,高票房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为何绝大多数影片会选择在周五或节假日上映。近些年来,春节档是一年里最重要的电影档期,必然是国产大片的必争之地。2020年受特殊原因影响,影城闭店半年之久,复工之后疫情防控也致使电影市场不温不火,造成了很多片方不敢贸然将影片投入市场,所以纷纷挤进看似有些安全的明年春节档。
而山东资深电影学者李超表示,影片能够在此档期形成马太效应:占有观众注意力越多的地方,对观众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观众越少的时间节点,被认可注意力越稀缺,所以大家都要挤重要的档期。
热门档期不一定是票房保证
热门档期一定有大热的票房吗?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李言鲁认为,一部电影的票房,影片质量是关键,但档期选得好可以锦上添花,选择了对的档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今年影城复工后《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就抓住了七夕节档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这段时间是全国人民的休息时间,大家会很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放松。节假日是电影票房攀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档期并不是保障,也充斥着风险。相较于火热电影档期的高票房,它的高风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大制作电影想要博出高票房高收益,在国家法定假日上映是热门选择。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竞争相对较大,相互“撞车”的事件不在少数。如果影片质量不好,在好的档期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多,票房成绩甚至会比在普通档期还要不如。有些电影对档期的上映有点盲目,有些片方对于“档期”的概念过于迷恋,认为能抢到好档期就可以赚钱,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造成档期影片“扎堆”,增大了竞争性,反而稀释了票房,不利于影片成本的回收,也扰乱了电影档期的成熟化进程。影片更需要根据自身的质量与题材,通过个性化营销,选择合适、合理的档期才是正确的方向。档期不是由节日定的,而是由内容定的,内容是由人生产的。作为影院来说,上映什么影片都是被动的,我们自然不希望数部电影哄抢一个档期,而是希望国产片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生态,影片质量越来越好,档期分布越来越和谐。今年的中国电影压力不小,但愿所谓的寒冬能让整个行业冷静一下。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尤其观众越来越成熟,赶档期或者蹭档期可能都无法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李超表示,我们也应该看到,2019年就已经出现了春节档人次的下滑,除了《流浪地球》等少数影片,大多数影片表现并不好。这是因为娱乐方式选择的多样化,造成网络电影也有了春节档,分走了一批青年观众。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竞争格局,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看待传统院线电影档期。电影应该通过不断延长的价值链,注重价值实现的窗口化、多渠道化,持续吸纳注意力,并分类占据受众的娱乐时间,从媒介融合层面探寻电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在电影的不同空间渠道延展价值,才能避免单一的时间节点拥挤。(张晓涵)